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新城文脉】踏寻文明足迹之呼和浩特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4/2/11 23:49:55 浏览:15

来源时间为:2024-02-08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承载着一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历史内涵,也记录着城市的繁荣与沧桑。走进美丽青城,读懂这座城,就从博物馆开始,推开历史的大门,踏寻文明足迹,探访青城脉络。

走进位于新城区的呼和浩特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标志性建筑“大白马”,凌空奔腾的白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博物馆坐西朝东,砖砼结构,中间高三层,两边高两层,外墙三面贴白色瓷砖,镶金色花边,背面刷白色涂料。拱形门,长方形窗,门窗边镶有绿色瓷砖。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厅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自治区首府标志性建筑之一。

呼和浩特博物馆现址前身为内蒙古博物馆旧址,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陈列面积3650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历史地标性建筑之一。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呼和浩特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这里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和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区域。

东汉时期的陶盆、陶灶,辽代的葫芦耳坠、民族服装,北魏时期的祭祀用品、陪葬品,大量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情趣的元、清代瓷器……呼和浩特博物馆以大窑文化到近现代的时间轴为主线,以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为支撑,专题展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呼和浩特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异彩,留下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足迹。

呼和浩特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大窑南山点燃了中华文明的星火,到黄河沿岸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大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书写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辩器物,识文明,情系华夏。馆内还开设了《杨鲁安藏品展》。杨鲁安晓古文、精书法、擅鉴赏,学识渊博,对“有文字的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生追求传统文化保护并极尽所能广泛收藏,在内蒙古生活了五十年的杨鲁安,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将大量收藏品留给了呼和浩特,其藏品有历代陶器、瓷器、铜器、印章、钱币、碑帖、书画等大量文物。2000年,杨鲁安先生向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捐赠各类文物8000余件、善本图书2000多册,现由呼和浩特博物院收藏。

博物馆是文化的引领者与践行者。近年来,呼和浩特博物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与人文精神,利用院(馆)藏文物,举办多场不同主题的展览。同时探索“博物馆 商业”的模式机制,精美“文创”走进商场,让历史文物遗产走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一起走过”“一起走来”,历史上,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共存。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博物馆推出《带里乾坤—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带饰展》《龙行中华—生肖文物大联展》系列展出,举办《百城之城“话龍年”新年博物馆“寻龙记”》和知识问答“有奖竞猜”等系列活动。快和家人来呼和浩特博物馆,一起团团圆圆过文化年、幸福年,让青城文脉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和生命力。

原标题:《【北疆文化·新城文脉】踏寻文明足迹之呼和浩特博物馆》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