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能力作风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桦树村工作队:高点定位谋全局创新观念助振兴

发布日期:2023/8/29 16:43:49 浏览:51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落实年”解放思想理念,切实履行建强组织、兴村富民、加强治理、为民服务“四项职责”,严格落实考勤请假、入户走访、工作报告、学习培训、纪律约束“五项制度”,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与村“两委”和广大村民一道,下大力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打造“班子强、宜居美、文化浓、产业旺”的和美乡村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2021年被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评为2021年首届全省100个乡村振兴综合典型案例(村级);2022年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黑龙江省基层党建示范点。

一、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用党建引领新模式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党支部是“龙头”。他们主要突出“三抓”:一是抓学习。严格落实每月两次周四上午学习日制度,用学习这个有效手段统一党员思想,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先锋队意识。二是抓制度。通过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抓第一书记上党课。通过每季度召开村党支部党员大会为党员上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在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增强党员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以打造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为主业,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助推产业振兴新模式

从产业扶贫走向产业兴旺,归根结底是要将乡村产业推向高质量发展。驻村工作队带领桦树村村民因地制宜,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打造纯绿色优质品牌。组织村民统一种植10000亩稻花香长粒香九水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村民解决了大米销售难的问题,好米卖上了好价格,保证了村民增收最大化。二是发展农业生态园。驻村工作队对村里农业生态园进行全方位服务,对3栋温室大棚、37栋冷棚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种植品种,确保了可持续扶持脱贫户和村民临时季节性务工千余人次。三是发展庭院生态小菜园。以发展绿色厨房为目标,发动村民种植纯绿色无公害蔬菜,每户平均收入2000余元。工作队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到小菜园建设中,用小菜园扮靓农家后花园。四是发展光伏发电。2022年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15万元,用于扶持脱贫户及发展公益事业。五是木耳产业基地带动村民就业。驻村工作队引进辛巴木耳产业基地落户桦树村,占地10万平方米100栋标准化大棚木耳产业,年内村民务工达3000余人(次)。现今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上下班,既能挣钱、还能种地、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三、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打造仁孝文化、志愿服务、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模式

桦树村坚持“仁孝”立村,以“仁孝”文化为主题,充分发挥“仁孝大门、百善图、仁孝长廊、村训石”、街道两侧墙体上绘制的二十四孝图和国学文化彩画等人文景观教育资源,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素养,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村里每年9月12日举办仁孝节,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百家宴”,由子女为老人做孝心菜,给长辈抬花轿、表演文艺节目,树立起生态文明新风尚。桦树村组建了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妇女百人志愿者服务队,驻村工作队带头参加,服务活动有声有色。走进桦树村,街道规范,绿树成荫,院落整洁,桦树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花园村”。今年5月中央文明网《美翻了,我的村》第58期对全国文明村桦树村进行了报道,6月被省农业农村厅推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四、形成了风清气正、吃苦奉献、尽职尽责、务实创新的好传统好风气

一是筑牢“防线”、紧盯“红线”、兜住“底线”,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今年上半年脱贫户、边缘户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达到全面增收。二是靠组织、承上启下、沟通协调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建3条农田砂石路共计8500延长米。三是协调建成桦树村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座,总投资15.4万元,年均收益近5万元。四是协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投资5万元为全村所有街道和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保证了每夜12小时常亮,让每一位村民无论何时回家均能照亮道路。五是工作队主动作为,协调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全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在通河镇桦树村、城西村、富林镇德兴村采取订单式辣椒种植示范棚和旱地70亩,将直接带动3个村辣椒产业和庭院经济发展。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