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关于印发《“技能呼和浩特行动”实施方案(2022

发布日期:2024/3/25 10:09:44 浏览:39

管理和技能人才评价信息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和社会发展需求,依托自治区高技能人才“百千万”专项培养活动(即:每年培养百名以上具有绝技绝活、能引领自治区产业技术发展的高技能 ,千名以上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万名以上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地区产业技能带头人),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到2025年,新建3个国家级或自治区级、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和2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具体任务措施:

1.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办“高技能人才直通班”“预备技师培训班”,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组建职教联盟(集团),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单位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实施“青城金蓝领培训计划”。开展内蒙古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与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工作,使双方毕业生同时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内蒙古技师学院等培训机构、各相关企业)

2.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融合发展,逐步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互评领域。推动企业建立技能人才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技术、管理、技能人才在任用、晋升、薪酬绩效等方面的联动管理,畅通技能人才多通道职业发展路径。有序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提升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内蒙古技师学院等培训机构、各相关企业)

3.完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引领带动作用,定期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支持行业企业举办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评选青年岗位能手,引导青年岗位建功,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建立3个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打造2个自治区级或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专家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我市职业技能竞赛整体水平。鼓励社会捐助、赞助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相关培训机构、企业)

4.加大优秀技能人才激励力度。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工作方案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21〕79号)精神,推动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总额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关键技术岗位及紧缺人才倾斜,实现技高者多得。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信息,指导企业合理确定技能劳动者工资水平。组织“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奖”“全区技术能手”评选推荐活动。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按照人才类型享受相应政策,对引进的急需紧缺、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在落户、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予以支持。组织开展高技能 技能研修交流、休疗养和节日慰问活动。(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旗县区、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

(三)实施技能强企计划

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广泛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以及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加强储备性技能培训、技术技能融合性培训,每年组织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具体任务措施:

1.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为目标,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通过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模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扩大培训对象范围,提升培训层次,助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配合单位:各旗县区、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

2.支持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技能培训机制,将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有机结合。支持各类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通用职业素质和数字技能普及性培训等。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引导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深化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鼓励企业与参训职工协商一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工信局、市工商联,配合单位:各旗县区、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

3.鼓励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技工院校,对征集评估为就业技能实训基地的纳入就业补助资金“以奖代补”范围。在建设蒙牛、伊利等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础上,继续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在高危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安全生产实训基地。(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应急局,配合单位: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

4.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推动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鼓励企业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初期,广泛开展定级评价。可根据岗位条件、职工日常表现、工作业绩等,参照有关规定直接认定职工职业技能等级。支持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新型学徒制、职工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相结合,建立与薪酬、岗位晋升相互衔接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比例等限制,对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企业一线职工,可按规定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相关企业)

(四)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

针对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为劳动者提供差异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具体任务措施:

1.实施青年技能培训专项计划。面向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结合新职业、新技能和新就业形态,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培训,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电子竞技等新职业培训,以及网络平台就业创业等新业态就业培训,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助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共青团市委,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2.实施退役军人培训专项计划。结合退役军人实际和就业愿望,推行适应性培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合理就业预期。对接共享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指导等,逐步实现退役军人跨地区异地培训。依托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创业孵化基地等现有资源挂牌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实训基地),现有培训实训基础设施面向退役军人开放,建立职业技能证书、专业资格证书等军地衔接机制。(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退役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3.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脱贫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员和转移就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大力开展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定向、定岗培训。组织返乡农工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服务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乡村本土人才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依托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开展农民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网络创业培训和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推进各类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其他涉农涉牧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能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农牧局、市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4.实施其他群体就业技能培训专项计划。做好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适合女性就业的育婴、家政、养老护理等急需紧缺职业培训和编织、手工制作等专项技能培训。结合失业人员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提升转岗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对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以回归社会为目的的就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技能帮扶千校行动、雨露计划、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妇联、市乡村振兴局、市残联、市司法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5.实施创业培训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专项计划。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实现创业阶段全覆盖,组织准备创业和创业初期的人员参加创业意识、创办企业、网络创业、创业(模拟)实训、企业经营发展等培训,提升参训人员的项目选择、市场评估、创业计划等能力。针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特点,探索采取“互联网 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开展数字技能、媒体运营、电子商务等培训。(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五)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加强重点帮扶地区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培育,努力实现每个有培训需求的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帮扶家庭“两后生”都有机会接受技工教育。到2025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培养5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建立2个自治区级或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3个自治区级或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具体任务措施:

1.加强重点帮扶地区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培养。组织职业院校与重点帮扶旗县建立对口支援机制,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妇联、市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2.提高培训针对性,提升就业质量。支持脱贫户、农村地区低收入人口所在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按规定给予国家、自治区和我市资助。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面向脱贫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员开展定向、订单、定岗培训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地区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及返乡留乡人员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领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围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病虫害防治、农畜产品加工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家庭服务业等开展特色培训;围绕就业地区经济发展和用工企业需求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妇联、市乡村振兴局、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各旗县区)

3.加强重点帮扶地区培训能力建设。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合作办学、联合招生、专业联建、师资交流、教研共享、网上课堂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援助重点帮扶地区改善基础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支持生源数量较充足、具备发展技工教育条件旗县区,依托现有资源,建立技工院校。在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专项培训计划、师资能力提升行动和创业培训(含网络创业)师资研修和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向重点帮扶地区倾斜。选择就业需求量大、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就业技能,组织实施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力争每个旗县区至少实施一个专项职业能力建设项目。围绕农村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