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百姓生活 > 正文

我国午间电视节目的内容特征、竞争格局及受众表现

发布日期:2018/6/28 11:37:21 浏览:2058

时政新闻长度、“硬新闻软着陆”作为电视新闻转型的一条清晰路径已获得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同。传播观念的诸多改变既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电视媒体不断深化“走转改”的具体体现,很好地契合了当代电视媒介的主流坚守②。

二是生活服务节目和电视剧各领风骚。除了新闻节目以外,生活服务节目和电视剧在午间时段各有千秋。北京卫视、重庆卫视、甘肃卫视、旅游卫视等14个卫星频道播出了以气象、地质、海洋预报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服务节目,约占总频道数的42.4。天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农业、建筑等室外作业的工作进展,而且关系着外出人员的时间安排,也与人们的情绪变化有着极大关联。由此,关心天气变化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议程。午间时段的气象预报充分发挥电视的生动性,运用了电视直播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增强生活服务节目的感染力。午间时段的气象服务和中央电视台晚七点半的天气预报有着明显的不同,午间气象把预报的对象重点放在地级市、区、县,范围缩小、对象集中,力求服务的贴近性更强。

在午间电视节目中,东南卫视、广西卫视、山东卫视、天津卫视、湖南卫视、旅游卫视、西藏卫视、青海卫视、新疆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河南卫视以及黑龙江卫视等15个频道播出了电视剧。各个频道根据其整体定位或地域特色进行了剧场命名,比如,湖南卫视的“偶像独播剧”、山东卫视的“情意剧场”、新疆卫视的“红石榴剧场”、青海卫视的“昆仑剧场”,等等。此外,这一时段的电视剧编排以多集连播的形式出现,一般至少4集连续播出,让白天的观众过足“电视剧瘾”。

三是综艺节目增添亮色。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安徽卫视与青海卫视共同播出的《男生女生冰雪大冲关》、河北卫视的《欢乐冲击波》、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综艺节目也亮相午间荧屏。从节目复播这一角度来看,午间是晚间时段的一种延伸与拓展,让错过晚间节目的观众能够有再次观看的机会,这也说明了晚间时段的娱乐性远远大于午间。但无论如何,综艺节目为这个原本相对安静、严肃的午间电视荧屏增添了活力。

二、午间电视节目的竞争格局

在午间电视节目的内容呈现方面,不同媒体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在所选取的33个样本中,午间电视节目呈现出三个阵营:中央电视台着力打造时政新闻,传播法治故事;浙江、东方、湖南等一线卫视把午间节目的传播重心聚焦于综艺节目;重庆、山东、辽宁、江西、云南等二三线卫视午间节目更加注重社会事件与民生话题的探讨。

(一)中央电视台:聚焦时政新闻,传播法治故事

中央电视台作为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体,它本身寄生的官方话语身份决定了其节目内容以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为主,兼有社会、民生、法制等新闻议题。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午间主要播出《新闻30分》和《今日说法》这两档节目。《新闻30分》作为一档时政类新闻节目,主要聚焦国内时政要闻,及时向观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与此同时,节目还把镜头对准国际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而《今日说法》则属于一档法制节目,它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通过故事化方式娓娓道来,成为了一道精美的电视午餐。《新闻30分》和《今日说法》虽类属于不同的节目形态,但它们关注问题的视角都是立足于国家利益,站在国家的角度传递新闻和宣传法制。

(二)一线卫视:承续娱乐内容,巩固收视地位

在省级卫视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新的卫视阵营呈现。据尼尔森网联媒介研究最新报告显示,“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成为新一线卫视,三者差距减少,东方卫视反超成为最受观众欢迎首位。第二阵营除原有的北京卫视和江苏卫视外,安徽卫视和重庆卫视正在迎头赶上,步入准二线阵营。”③其它卫视如山西、河南、黑龙江、新疆、云南等都被自然地划为了三线卫视的范围。东方、湖南、浙江等三家卫视之所以能够进入第一阵营,与他们本身追求的娱乐化诉求有着极大的关联。可以说,在当前娱乐节目是最受关注、最受欢迎的节目,三家卫视通过打造现象级的电视娱乐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稳定了其收视份额。

东方卫视午间播出的节目除了《东方大头条》和《东方新气象》以外,也偶尔会重播《欢乐喜剧人》《妈妈咪呀》等娱乐节目;湖南卫视在常规的新闻和气象报道方面,安排了富有娱乐意味的“偶像独播剧”或“青年独播剧”;浙江卫视在午间节目安排方面主打明星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可以说,三家卫视在午间节目上都注重娱乐内容的传播。但午间播出的娱乐节目非首播,而是对往季、往期节目的重播。一线卫视午间重播娱乐节目与这个特定的时段有很大关联,因为午间本来就是一个午睡、休息时间,这一时段对电视节目而言,很难打造成现象级节目,创造收视神话。所以重播娱乐节目是对晚间内容的一种延续,一方面可以让错过首播的观众弥补缺憾,另一方面,持续播出电视娱乐精品,把娱乐与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链接,有助于巩固其地位。

(三)二三线卫视:关注民生话题,体现服务功能

二三线卫视在时政新闻方面比不了央视,在娱乐生产方面与一线为卫视差距悬殊。在午间内容呈现上,二三线卫视聚焦社会热点和民生话题,通过生产贴近性强的内容融入观众日常生活。比如重庆卫视的《直播重庆》、云南卫视的《云视午新闻》、辽宁卫视的新闻脱口秀《说天下》等节目注重社会新闻的报道,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事实、房价油价、菜篮子等社会问题,通过平民化视角为群众答疑解惑,强化新闻的贴近性,突显节目的服务性。

三、午间电视节目的受众表现

午间电视节目的收视群体人群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家庭妇女、老年人、机关工作人员等三大群体。对于机关工作人员,观看时政新闻不只是关注领导人的动向,而且在新闻中获取最新的政策与法规,以此合理安排工作和调整目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青海卫视的《午间360°》、东方卫视的《东方大头条》等时政新闻节目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时政要闻,向观众传递国家和省市的最新动态。当然,对于大多数家庭主妇、老年人而言,他们更希望在午间电视节目中感知热点话题,获取更多社会新闻和民生消息,重庆卫视的《直播重庆》、辽宁卫视的《说天下》以及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娱乐节目成为了他们关注的主要节目。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他的经典著作《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在消费社会现实或幻想的大量财富中,时间占据着一种优先地位。仅仅对这种财富的需求就几乎相当于对其它任何财富需求之总和。”④时间是财富的聚集,它引导人们规划日常生活、安排工作日程、调整休息娱乐,成为衡量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的一种尺度。时间利用得当,不仅可以获得身心愉悦,还可以赢得价值资本。作为日常生活的资本与财富,时间通常由年、月、日、时、分、秒等若干的片段组合而成。作为一天中的中间阶段的“午间”,它蕴含了双重含义,一是作为一天中的一部分,相比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段,午间的时长是微小的。二是作为12:00-13:00之间意义的集合,它是分与秒片段的排列与组合。无论如何,午间这个特定的时间段都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征。

首先,观众时间的零散性决定了电视生产的碎片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改革开放前的“整体型的社会聚合体”演变为今天的“碎片化”的利益群体⑤。社会群体的碎片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巨大社会冲突的风险,大规模的利益被瓦解成一个个碎片化,开始注重个体利益的价值,由此人们的行为习惯也被“碎片化”所主宰,个体的时间也被分解成一个个片段。

午间作为一个上午和下午的过渡,其碎片化特征尤为明显。对于上班的人而言,午间就是一个短暂的休闲时间。在午休过程中,他们的意识中还残存着上午工作的内容,或许沉浸于工作顺利的喜悦,或许对某个难题还未解答。当然,还有一些工作者在午休时也不忘记对下午的工作进行思考和规划,所以对于上班的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时间。对于那些家庭主妇、老人而言,围着家庭忙碌了一个上午,午间时间也相对短暂,也是一种碎片化的,可以通过观看电视填补短暂的时间,但观看的过程有可能出现大脑睡眠,很多人看着电视就进入了睡眠状态。当然,观众的这种收视习惯也与“后电视网时代”⑥的媒介特征有着极大关系,观众不再局限于电视屏幕的信息接收,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类其他终端来获取信息,也影响了其行为的碎片性。所以这个时段的电视节目不适合宏大篇幅,而要时间短、趣味足。观众是影响收视率的主宰者,他们的行为方式决定了电视的内容生产。由此,午间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与形式呈现也必然契合观众的碎片化特征。目前,新闻节目、天气预报在电视午间时段占据着主要位置。新闻节目是一个个碎片化内容的组合,单个内容的时长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大都是1分钟左右的新闻,以重庆卫视的午间电视新闻节目《直播重庆》为例,每期节目15分钟,播报新闻11-17条之间。可以说,每期15分钟的节目是作为碎片化的文化、民生、医疗等不同新闻话题的串联。这种碎片化形式的接连对于观众而言可以进行无意识地选择性观看,即便是过错了上一条信息,也并不影响观看下一条新闻的完整性。此外,午间的天气预报节目的时间也都相对短小,一般是2-5分钟,这样可以让关注天气的观众在短时间内观看完整的天气信息。

其次,电视的碎片化呈现加剧了观众思维的碎片化。“人类进入新千年之后,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更加令人目眩神迷。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了更加持久的作用……媒体和消费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⑦媒体正在以无比强大的威力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渗透,以此来影响和左右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价值判断。目前,午间电视节目的碎片化特征在契合观众收视需求的同时,反过来了又对观众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观众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渐碎片化的程度。一方面,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培育了观众行为的碎片化。媒介具有很强的涵化/教化功能,尤其是电视媒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观众的行为。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对电视媒体容易产生一种依赖,并不自觉地把电视的行为植入其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模仿。电视内容的碎片化特征于无形之中感染观众,并成为其模仿的对象,这样观众的行为方式必然打上碎片化的烙印,重塑观众的碎片化行为模式,对日常交往和身体健康产生一种消极作用。另一方面,传播内容的碎片化让观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传播内容的短小精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的深度性,观众对新闻只是有一个了解,对其背景、深度价值缺少思考,长此以往,人们就会被碎片化的电视所牵制,不愿意深度思考新闻的来龙去脉,形成一种思想惰性,导致阅读的平面化,消解人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I[M].北京:文艺出版社,2001:90.

②赵红勋.坚守内容创新传播——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生存思考[J].视听界,2015(4):20-25.

③尼尔森网联研究.2016年上半年收视半年报:观众思维的双赢[EB/OL].http://www。vccoo。com/v/5b03d3,2016-9-8.

④[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68.

⑤李强.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J].新视野,2008(5):15-17.

⑥赵红勋,魏高峰.后电视网时代项目经理的生存路径[J].视听界,2017(4):14-20.

⑦[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3.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武汉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

相关专题

推荐阅读

全国党报网站总编辑2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 iFinD区域舆情日报2024.03.1804-29

    来源时间为:2024-03-18导语:1.苏州通用机场建设提上日程;2.兰州第二批白名单入选37个项目,融创蓝光碧桂园万达在列;3.杭州放开二手房限购后首个周末……

  • 内蒙古九部门联合打击非法医疗美容04-28

    来源时间为:2024-04-28原标题:内蒙古九部门联合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本报内蒙古讯(记者杨燕)7月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

  • 内蒙古中小学开展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整治工作04-24

    8月2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内蒙古已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在内蒙古启动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