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多省市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发布日期:2022/2/8 7:30:53 浏览:2108

比例达到11.5以上。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形成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创新生态。???

重点发展领域方向

原文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04

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优势特色产业创新能力和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格局趋于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加快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并向更高水平迈进。

1.科技创新区域体系不断优化。构建“一核十城多链”的协同创新区域布局;推进已建六大科创城发展,扩大范围建设十大科创新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多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链。

2.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大幅提升,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性进展,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进一步提升,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3.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研发人员规模进一步提升,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在本土院士培养、外省院士引进,以及科技创新 、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引进与培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能升级。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建设省实验室,重点建设省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建设。

5.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重点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力争在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取得新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6.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质增效。建成集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交易、服务、咨询“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技术市场平台。产学研用加速融合,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运用保护持续强化,发明专利量质齐升。

重点发展领域方向

原文链接:江西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05

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主要目标

到2025年,以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带动全局,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本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力争进入全国前15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力争进入全国前20位。

——开放式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军民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汇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参与国内外科技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

——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更加健全,培育支撑未来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和中坚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倍增,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8。

——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改善。激励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基本实现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

专栏1“十四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

()

19.0*

12以上

2

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

()

9.66*

11

3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

()

11

15左右

4

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

()

2.10*

4.21

5

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

1.40

2.5

6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

0.93*

1.8

7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

7.22

12

注:“*”为2019年数。

重点发展领域方向

专栏2良种良法

种质资源创新。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鉴定评价、基因发掘等技术,种质资源库建设技术与应用,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种质资源活力与遗传完整性监测技术;高产、高效、优质新品种选育技术,错时错季、专用、特色及功能性品种选育技术,重金属低累积新品种选育技术,高光效和高碳汇植物新品种培育技术;优异基因的挖掘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快速驯化改良协同调控机制、重要性状遗传和表观变异规律研究;种子(苗)快速繁育、集约化生产及质量检测关键技术。

病虫害防治及疫病防控。新发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重大病虫草鼠害成灾规律及监测预警、绿色防控技术;近野生栽培无公害病害防治技术;火红蚁、草地贪夜蛾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机制和防控技术;重要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畜禽、水产疫病流行规律及防控技术,养殖场病原混合感染防控与精准治疗技术;动物疫苗和天然药物制剂创制技术,新型生物农药、绿色农药高分子设计与创制技术;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减施增效和高效施药技术。

农业生态安全与资源再利用。种植养殖及加工废弃物和有害副产物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关键技术;历史遗留重金属高风险区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约化种植耕地保育技术,退化草地修复与改良技术,健康土壤培育技术,草地质量与土壤健康维持与提升技术,地力提升及水土流失阻控技术,可持续的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等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检测、监测、阻控与修复技术,农田系统典型有机污染物残留削减与阻控修复技术,定时降解农膜及菌棒制备技术;动物无抗生产及中草药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湖库生态养殖环境评价体系;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废菌棒、药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技术。

专栏3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农业机械化。针对不同地形及土壤“宜机化”改造技术及标准,种子(苗)智能生产机械研制,山地轻简宜机栽培采收技术,山地高效智能作业、工厂化农业机器人智能作业装备,新型传感器和小型智能化、多功能、组合式农业机械;特色作物精密播种、自动整形修剪、高效精准除杂、精准对靶喷施肥药、果实自动套袋、智能采收、田间分级等智能化装备研制与应用。

农业智能化。种质资源数字化管理及动态监测关键技术,耕地资源数字化与农作物精准施肥技术,农业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监测关键技术,农产品贮运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作物生长动态监测、产量预估等智能化技术,农业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生产过程智能管理技术,智慧种植养殖过程智能化协同管控、智能化作业、数字化物流管理关键技术,农业环境信息、动植物生命信息与品质信息、农机工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解析技术,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和重金属等信息快速实时高通量感知与诊断技术;畜禽养殖自动化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湖区库区鱼群定位跟踪技术;农业4.0技术台阶少人/无人化“智慧农场”集成技术与应用。

专栏4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产品精深加工。功能性成分高效提取与纯化关键技术,生物工程、超临界萃取等技术,新型非热加工、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果实采后生理与品质调控、农产品产后储藏物流过程品质调控技术,智能保鲜物流关键技术,活性包装材料和无水保活物流技术,保鲜剂精准控释纳米材料及保鲜剂减量增效技术;茶叶自动化拼配和受控发酵技术;农产品制备工艺和包装贮藏及质量控制技术,生鲜农产品产后保质减损和精准气调保鲜关键技术,农产品加工工艺优化,农产品产后储藏物流过程品质调控技术;果品、蔬菜、茶叶、辣椒、菌类、中药材和优质粮油作物的精细化产品研发,水果复合饮料研发,以植物为原料的绿色印染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生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链关键技术,生态特色食品加工智能制造技术,生态特色食品加工过程品质重构技术,水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特色调味品开发技术,油制辣椒调味品自动化关键技术,发酵辣椒制品的工业化加工技术;传统酸汤功能微生物发掘、驯化和优化酸汤菌株的产酸和产香技术,酸汤智能生产成套设备研发,酸汤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黔菜便携式创新技术,生态黔菜系列标准制定研究,传统黔式肉制品特色精深加工技术;食用菌功能性食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生态特色食品安全无害物甄别、风险评估技术,生态特色食品安全有害物高通量精准检测技术及产品创制。

专栏5乡村振兴

村域国土综合整治与复合高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产业化技术,村镇国土空间规划智能化技术;传统建筑保护关键技术,农村传统木结构民居改造中的组件标准化、建筑信息模型(BIM)库和工业软件研究;乡村水土环境智能化综合管理与管控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技术,乡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技术;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乡村沟渠塘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乡村低碳技术;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保护技术;数字乡村建设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创新。

专栏6现代能源

煤炭资源高效利用。低品质煤提质转化高效应用技术,煤炭伴生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煤矸石减量化技术,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液化)开采技术;智能采掘新工艺、新装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IPV6、物联网等的智慧矿山建设技术。

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低阶煤层气储层保护、评价技术,多煤层合采储层优选评价技术;煤层气(煤矿瓦斯)压裂抽采技术,瓦斯与煤共采技术,煤系气多气合采关键技术,煤矿采动区多场耦合煤气共采技术,煤矿区“三区联动”抽采煤层气(煤矿瓦斯)关键技术;多煤层叠置气藏适应性关键技术,废弃矿山采空区煤层气(瓦斯)开发与利用技术,低透松软煤层地面水平井压裂增透技术;多煤层分压合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排采关键技术及装备。

页岩气开发利用。深地页岩气有利区与富集区优选技术,页岩气分析与应用技术;多层次深地页岩气绿色勘查评价技术,页岩气勘查开发环境影响评估技术;页岩气开采一体化技术,页岩气新型管网技术;页岩层高效钻完井关键技术,向斜型页岩气储层增透技术,向斜型页岩气高效排采关键技术。

生物质能源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制冷、制氢等耦合利用关键技术;废弃生物质资源发电技术,生物质火力发电智能化改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