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内蒙古:科技创新精准发力谱新篇

发布日期:2016/3/8 6:52:19 浏览:1407

>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精准扶贫是科技惠民工程的亮点之一。兴安盟科右中旗海龙屯嘎查是科技厅定点扶贫点,在深入分析贫困原因的基础上,引进北京金海岸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流转海龙屯嘎查贫困户的土地,建设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贫困户每年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养殖分利收入、园区或合作社就近打工收入,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在培育特色产业同时,注重培养嘎查的“造血”功能,累计培训农牧民700多人次,发放资料1300多份。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各类科技惠民计划,累计向项目区推广新技术961项,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718项,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和区域龙头企业,培训农牧民142.7万人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56处,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275个,新组建农牧民专业协会381个,建立完善农牧民技术合作组织533个,直接参与的农牧民人均新增收入3832元。科技特派员共创建肉牛、肉羊、冷凉蔬菜、水稻、甘草等8个科特派创业链、29个创业示范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43家,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社和协会61家,带动近3.2万户农牧民。共培养人才1970人,培训科技特派员2500人次,培训农牧民近8.2万人次,形成技术标准32项。

固本培源,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战线最长(8000里边境线,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区)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也是国家的绿色食品主产区、清洁能源供给区和水源涵养区,是祖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抓手,加快建设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内蒙古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科技界陆续开展了退化草原、沙地生态系统、荒漠草原、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资源利用技术研发示范,形成27套技术、9套模式。在农牧交错区建立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核心区3个,构建了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形成了生态恢复与重建配套技术体系。探索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以建设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全区建立自然保护区187个,总面积占全区面积的13.19,形成了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保护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森林面积增加1822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同时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

目前,自治区与科技部有关司局正在研究,共同就不同生态类型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多元化利用,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示范,通过系统创新与开放合作,找出最佳的生态建设、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三位一体的绿色、和谐和共享的发展路径。

优化环境,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众创空间的目标和多项支持措施。

2015年,自治区面向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企业创业基地等,征集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筛选认定自治区首批众创空间试点31家、众创空间试点培育10家,认定“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自治区首家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示范区,并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同时依托“内蒙古科技创新综合信息系统”建立众创空间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引导开展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活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深入部署,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内蒙古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全面创新的火车头。牢固树立和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要求,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适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

上一页  [1] [2]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