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呼和浩特市七十载投资建设成绩喜人

发布日期:2017/8/23 15:51:16 浏览:59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呼和浩特市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跨越式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房地产业全面发展,住宅建设变化显著。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拉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

解放初期我市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只有7万元,改革开放以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投资规模由1978年1.8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1849.2亿元,增长1026.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20.1。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是保持全市社会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投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在1949年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单一,只有工业投资7万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100:0,经过不断的优化调整科学发展,2016年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4.7:20.1:75.2。全社会投资由主要依靠二产投资带动向“三二一”高级化投资结构演进。

三、投资主体明显变化,非国有投资力度加大

在自治区成立初期,投资渠道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国有经济单一投资渠道,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投资建设积极性,使非国有投资逐步走向建设领域的舞台,民间投资活力明显增强。特别是2016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累计完成728.2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9.4。

四、工业投资跨越式增长,带动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

解放初期,我市工业十分落后,当时只有几十家个体手工业作坊,改革开放以后工业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我市工业投资完成357.4亿元,比1949年增长51.1万倍,在工业投资中我市重点围绕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和培育壮大制造业产业群,突出了能源、信息、医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农畜产品加工轻纺等基础产业的项目建设。2016年发电量为437.4亿千瓦时,乳制品产量达210.9万吨,水泥647.4万吨。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解放初期城市基础设施非常简陋,市容街巷给人们的印象是:房屋破旧、街道狭窄、电灯不明、马路不平、又脏又乱。1950年基础设施仅完成投资214.2万元,2016年全市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775.4亿元,是解放初的3877倍。近年来,我市从提高首府城市的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基础打造亮点工程入手,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为着力点,不断加快水、暖、气、电等重点工程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通主次干道,改造小街巷为主的城市道路建设,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整体素质的教育设施建设,以改善市容市貌,美化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化建设等,使首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综合实力日显强劲,城市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电力建设步伐加快火电水电风电新能源发电齐头并进。随着内蒙古大唐国际托电五期项目、内蒙古和林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京能盛乐2×350MW冷热电联供机组工程、呼和浩特环聚新能源武川300MW光伏电站项目、武川三圣太风电项目的建设我市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15年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等级变电站33座,新增供电线路1054公里,电网架构进一步优化。(二)交通快速发展,公路、铁路、民航通行条件显著改善。1949年我市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6年我市建成高速公路5条、一级公路7条,路网密度达到4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区首位。开工建设呼张高铁、呼准鄂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呼包集城际动车组,结束了自治区没有动车的历史。历时两年、单体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城市快速路全线建成通车。2016年打通45条断头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以租代购增加新能源公交车427台,完成BRT快速公交站点建设,新开通公交线路7条,延伸调整线路19条,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到48。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完成4.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民航事业发展迅速,2015年国内外通航城市达64个,运营航线139条,旅客吞吐量298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倍。(三)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市市委政府特别重视城市建设,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工程、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等事业都得到可喜的发展,城市整体功能显著增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至2016年我市完成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和4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全面启动城市水系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43亿元的大黑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注水。集中治理大气污染,实施京能盛乐电厂热源入呼工程,深入实施“三环两带”生态绿化工程,建成丝绸之路公园和9个山体公园,全年完成绿化面积43.2万亩。

六、房地产开发不断崛起,投资贡献明显

我市的房地产业起步较晚,1990年开始商品房建设统计,当年全市商品房建设上报单位4个,完成投资仅3565万元,,仅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2%,201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有254个,是1990年的63.5倍。完成投资520.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8.1。比1990年提高23.9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2010年到2015年,我市房地产完成投资从254.4亿元增长到509.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2.7;在此期间,我市十亿元以上大项目从14个增长到112个,年均增长速度为51.6,其完成投资也从55.0亿元增长到346.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44.5,十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占全市房地产投资总额比重也从21.6增长到68.0。十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额的加大反映了我市房地产业市场规模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市房地产业向成熟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一)大型城市综合体大量涌现。呼和浩特作为汇集草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首府城市,不论是居民住宅还是各类商业地产,追求产品品质已成为当今人们尊崇的概念。楼盘产品日新月异,商品住宅供给类别较多:豪华型独栋别墅住宅、高档联排别墅、花园洋房式住宅、复式住宅,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宜居、康居小区应有尽有。万达广场、海亮广场、摩尔城、金游城等涵盖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高档住宅、商务公寓写字楼等多重业态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彰显着时代气息。(二)保障性安居工程适量补充。近年我市在积极打造高品质的精品商住楼的同时,合理制定住房供应结构,切实提高普通商品房供应的比例,目前已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公租住房为保障,高档商品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2016年我市改造农村危房70365户,新建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房屋6127套。使我市人民住房结构有了实质性改善,住房水平大为改观。(三)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明显改观。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楼、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外迁合建、呼和浩特市游泳馆、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等项目使我市医疗、教育、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凸显历史风貌。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对推动城市发展引领首府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城市人口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7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历程,凝聚了全市人民和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推动全市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市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跟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呼和浩特市建设领域将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创造经济建设的新辉煌。

《呼和浩特市七十载投资建设成绩喜人》相关参考资料:
呼和浩特市城市投资、呼和浩特市建设委员会、呼和浩特市建设局、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厅、呼和浩特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建设厅、呼和浩特市建设工程、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友谊医院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