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旅游景点 > 正文

文旅演艺产品提升内蒙古旅游软实力

发布日期:2017/8/8 18:30:18 浏览:728

无论是《鄂尔多斯婚礼》的成功演绎,还是将要登场的《千古马颂》,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对内蒙古的流连忘返。

在文旅演艺产品渐成旅游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在自治区大力扶持和培植文旅演艺产品的背景下,文旅演艺产品正如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山丹花一样,盛开正当时。

演艺产品助力景区发展

在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永远的成吉思汗》演艺场上,骏马绕场奔驰,尘土飞扬,耳边是厮杀声和叫喊声,身穿战袍的御马者们挥舞着弓箭,让人仿佛置身铁木真与扎木合对战的战场,演员们一系列惊险动作引得观众们阵阵欢呼。

从昆明远道而来的游客郭宇辰激动地说:“去年来内蒙古旅游的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来神泉旅游景区看这个马术演出,真的特别震撼,没有想到不仅有惊险的马上杂技,还有人与马之间的温情。”

这不仅是一场震撼的演出,更是一次游客与内蒙古地域文化的对话、交融。

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总经理陈俊介绍,神泉是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更是核心竞争力。《永远的成吉思汗》让观众通过马术表演了解蒙古族文化,通过剧情了解铁木真成长为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这一演艺表演让景区想要展现的蒙古族文化“活”了起来,无形中提升了景区的软实力。

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文化工作负责人郝秉文介绍,自从景区增加《永远的成吉思汗》演出,多数游客选择购买含有演出的套票,截至7月底,今年景区游客量已达到了20万,远远超过了往年同期。

据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演艺负责人刘少波介绍,神泉在继续改进、创新《永远的成吉思汗》的同时,还将推出《吉祥神泉》大型室内情景剧,进一步挖掘神泉历史文化、黄河文化、当地蒙古族文化的内涵。

景区重点培育下百花齐放

在文旅演艺渐成旅游行业新宠的当下,不仅是神泉生态旅游景区,全区很多景区将文旅演艺产品作为重点打造的项目推向市场。

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将拥有700多年历史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搬上舞台。《鄂尔多斯婚礼》通过演艺的形式,将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一一展现。观众通过观赏表演,能够了解鄂尔多斯歌舞、礼仪、文化,这也使得景区不再是单一的依靠成吉思汗文化发展。

经3年打磨的2017版《千古马颂》将于今年在呼和浩特市盛大开演。新版本的《千古马颂》运用了民族马术、马背杂技、舞马表演、魔术表演、蒙古族歌舞乐艺术元素,融合了高科技声光电、裸眼3D技术,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据悉,这不仅提高了内蒙古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也带动了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外,蒙亮民贸旗下的蒙亮演艺广场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尾声。该项目总投资为2.7亿元,用地面积37254.7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47平方米,是集大型民族演艺剧院,旅游纪念品、民族用品展示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打造演艺项目,重点推出《千古马颂》《马可·波罗》《无伴奏合唱》《鄂尔多斯婚礼》《天骄·成吉思汗》《阿拉腾陶来》《契丹王朝》《库布其》《森吉德玛》《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灵魂之旅》等一批精品演艺节目。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发展处工作人员乔少辉表示,自治区旅发委支持旅游景区吸纳文艺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开发具有标志性的专项演艺项目。积极出台扶持性政策,对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打造的《梦回秦长城》,昭君博物院等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将给予资金支持。

◆对话

文旅演艺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访内蒙古大学旅游学系博士王汉祥

我区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正处于发展期,针对演艺产品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内蒙古大学旅游系博士王汉祥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问:自治区各地的旅游景区都在努力发展文化旅游,涌现出了诸如《鄂尔多斯婚礼》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我区文化旅游产品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答:第一,深度不够。当前,我区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有关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展现都非常简单、粗浅。民俗方面常见到的就是蒙古包加上地区特色美食,如手把肉、烤全羊等,再有就是篝火晚会等,至于地域历史文化方面常见到的就是一些名人故事,而且很多故事还是民间传说或者杜撰出来的,游客听了也就是一种娱乐消遣,不能深入人心。

所以,喝酒、吃肉、看草原、逛召庙成了到内蒙古旅游的普遍经历。

第二,千篇一律。长期以来,由于内蒙古给外界的旅游形象主要是草原和蒙古族文化,所以,也造成了各地旅游景区展现民俗文化时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蒙古包、骑马、摔跤、篝火晚会等草原文化要素,以同一个模式展现出来,不管是从东到西的草原、沙漠,还是从南到北的农区牧区,就是在大青山里的森林生态型景区,也会见到相同的蒙古包。如此一来,造成内蒙古文化旅游形象过于单一,不同地区的历史、人物和民俗个性严重缺失。

第三,形式粗放。民俗文化的展示应该是基于历史和生活的前提下,以浓厚的传统节庆、精彩的文化演艺、精美的工艺产品等形式展现出来,简单来说是真实、好看、留恋,而不是在我区常见流于形式的骑马、摔跤表演。

当然,这些不足的背后,其原因是复杂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是直接原因,而地区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变迁是更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

问:通过演艺产品的形式为游客展现地域文化有何优势?

答:近年来,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重要产品类型,如广受好评的“印象”系列文化演艺产品。

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为游客展现民俗文化的优势主要有:一是观赏性强,尤其是实景演出,场景很震撼,通过现代声光电等手段可以艺术化地再现某些历史人物或文化习俗,令游客印象深刻;二是体验性强,从某种角度讲,旅游的本质是体验。而文艺演出中音乐、歌舞和现场互动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体验;三是融合性强,一部好的文艺演出作品必然是融合了好的编剧、导演、演员、场地和设备等各要素,是多部门、多团队合作创新的成果,很多时候它需要历史文化专家的参与,需要当地民众的参与,所以其本身就是产学研融合的结晶,它带动了多种资源和要素。

从这些方面来讲,文化演艺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问:演艺产品今后发展应注意什么?

答:第一,产品创作要尊重历史文化。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产品,其历史人物、故事和习俗等内容应该以历史事实为本底,而不能借创新之名随意演绎,甚至严重扭曲历史,因为这样会传导错误的历史信息,使人们最终失去文化自我,所以,这是最糟糕和劣质的“创作”了;

第二,旅游地或景区的文化演艺要考虑到地域文化形象,考虑到文化根基。旅游地的文化演艺一定是源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特色和差异性,如自治区的《千古马颂》《鄂尔多斯婚礼》等就很好,外地游客会觉得这就是内蒙古的文化,别的地方不可能替代。慢慢积累下来,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形象就更加鲜明和独特了。所以,文化演出的创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崇高的文化艺术追求,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否则,一味迎合市场和标新立异,就会是产品庸俗化、虚假化和功利化,难以成为真善美兼备的文化精品!

问:我区的旅游产业和旅游管理者如何深化旅游 文化的融合?

答:文化是地区旅游发展之魂。内蒙古地区文化特色鲜明,旅游 文化是我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让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文化公共产品保护和传承。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做好旅游地文化公共产品保护、文化旅游相关政策供给,进而规范和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比如,对旅游地农牧民在旅游开发中的权益保护,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工作就至关重要。这些年,我区各类博物馆、文化馆和群艺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等,对文化和旅游的积极影响就是很好的例子。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企业做哪种类型的旅游 文化,这些应该由旅游地居民、投资企业和专家共同决定。但是,如果政府没有对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权和文化习俗保护政策,以开发商为主导的旅游开发行为,就会千奇百怪,严重破坏地区文化。

第二,推动旅游产学研融合发展。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需要旅游产业部门、科研部门、人才培养单位联合起来,在旅游规划、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人才培养培训、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形成合力,这样才可能不断推动我区旅游 文化走向深入,提升水平。

第三,提高旅游产业管理者素质。旅游 文化的深化发展,最终是各类旅游和文化企业管理者不断努力的结果,旅游产业管理者的思路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水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会促使管理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但是,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旅游研究和人才教育支撑,简单的“干中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大力支持高等学校发展旅游教育,开展旅游研究,这样才能为旅游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管理者和高水平智力支持。

《文旅演艺产品提升内蒙古旅游软实力》相关参考资料:
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软实力、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提升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软实力、提升个人软实力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