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百姓生活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赤峰市2020年赤峰市巴林左旗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6/15 15:18:07 浏览:1759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指示,认真执行自治区、赤峰市和旗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奋斗目标是: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强化措施、巩固成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方略、高位推进,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脱贫攻坚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

——全力抓好剩余人口脱贫。及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新问题,全面落实教育和健康扶贫政策,防止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动态监测管理农村牧区危房,保障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定期检测水质和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维修管护,确保农村牧区饮用水安全。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持续巩固脱贫工作成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战,从严从实推进问题整改,全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全面有序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措施,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不断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深度落实防返贫保障措施,防止贫困边缘人口致贫和脱贫人口返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跟踪脱贫监测户,密切关注新问题、新动向,及时跟进扶持措施,确保脱贫人口“稳得住、不返贫”。

——切实汇聚脱贫攻坚合力。主动与北京市顺义区、三峡集团精准对接,继续实化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提升帮扶成效。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健全投入和发展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金作用发挥最大化。落实市委政府创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要求,以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谋划实施扶贫项目,年内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亿元以上。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总结工作,不断强化正面宣传,持续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探索打造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样板。

(二)突出底线思维、系统应对,全力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坚持“防”字当头、“稳”字托底,千方百计防风险、保平安、促和谐,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力防控经济领域风险。大力培植骨干财源,着力加强税收征管,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持续强化审计监督,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严格财政预算和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年内化解政府隐性债务6.4亿元以上,推动债务规模进一步趋于合理区间。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肃处置恶意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妥善化解社会治理风险。坚持决心不变、责任不变、力度不变,围绕标本兼治要求,整体推进扫黑、除恶、治乱、打伞、强基,全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持续深化平安创建,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和积案化解包联制度,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坚持解决合理诉求与整治非访同步推进,推动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坚决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持续推进“专家会诊”社会化服务,引导企业聘请专业机构开展自查。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救灾能力。抓好民生领域安全监管,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各类案件,全力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三)突出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倾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突出抓好综合整治。全力推进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扎实开展环保领域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加快健全生态环保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完成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加快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扎实开展苏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切实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监管和减排监督,持续强化环境执法监察,着力防范和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大力实施生态建养。从严落实封山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高标准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1.1万亩、生态围封沙里河源头1.2万亩,全面开工建设乌力吉沐沦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完成自然博物馆建设。深入落实“河长制”,制定自备水源关闭计划,划定河流岸线管理范围1000平方公里。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确保第三次国土调查通过验收。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年内完成2家绿色矿山创建,推动地质博物馆投入使用。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大气综合治理“回头看”,专项整治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和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实“水十条”,加大“一河一策”治理力度,持续巩固河道、沿岸“清四乱”成果,提升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区中水回用率,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落实“土十条”,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大控膜提效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四)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坚持做优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力推工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赤峰市“工业倍增计划”,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产能、盘活闲置资产,加快宇邦矿业、玉峰矿业、辽溪矿业、辽都矿业重组步伐,紧抓机遇推动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提升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水平,力促开源矿业1000吨/日铅锌采选、宇邦矿业5000吨/日采选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中色白矿5000吨/日采选扩建项目,全面启动10万吨/年锌冶炼搬迁和10万吨/年多金属冶炼前期工作。着力推动非金属产业提质增效,启动实施50万吨/年高活性氧化钙项目和50万平方米/年花岗岩石材加工项目,推动富岭建材200万吨/年纳米级石灰石粉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大力发展化工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建设万行10万吨/年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推动金帆铅酸蓄电池循环产业基地、鹏峰化工10万吨/年无水氟化氢及高端含氟材料联产项目建成投产。

——力促园区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园区布局,加快推动产业聚集,启动精细化工园区、非金属加工园区等“园中园”建设。完成凤凰山工业集聚区防洪工程、配套道路建设,谋划实施自来水厂、一般固废渣场及关联路网等项目。积极助推工业经济多元发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园在建项目进度,确保入园企业年内正常运行。推动中小企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同步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面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定发展预期。发掘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做好成长型企业培育、项目投产达效和企业盘活重组三项重点工作,提高规上工业企业规模和质量。继续深化旗级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惠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重点企业稳产增产扩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各类技术研发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五)突出乡村振兴、产业兴农,提升农村牧区发展水平。坚持规划先行、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

——加快建设全域美丽宜居乡村。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谋定而后动,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全面系统的规划图和路线图。继续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探索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乡村振兴的模式路径。扎实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全面加快“厕所革命”、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任务落实,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确保所有嘎查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有效运转率达到100。

——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门类集中培育、空间集聚布局、要素集约配置,以工商资本下乡、产业基地打造、龙头引领带动为依托,加快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笤帚苗产业,围绕提升“中国笤帚苗之乡”地位,突出“减成本、推销售、搞研发、挖文化、强龙头”,带动行业产值突破12亿元。做大肉牛产业,围绕打造“自治区级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念好“种、育、销”三字经,培育发展养殖规模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村)10处以上,渐次形成“一带五区”发展格局,推动肉牛饲养总量显著增加。做优肉驴产业,围绕打造“国家级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扩群增量、品种改良和链条延伸步伐,推动肉驴饲养总量达到20万头,争创“中国乌头驴之乡”名片。发展杏扁产业,通过生态围封、改造嫁接等方式推广山杏围封20万亩、扁杏嫁接10万亩,努力构建杏扁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打造富民产业,强化传统产业基地建设,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激励药材、甜菜、杂粮种植面积分别突破5万亩、10万亩和40万亩。强力推进农牧业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康同肉牛养殖区、良欣农业等项目进度,确保佰惠生6000吨/日甜菜深加工、汇德中药饮片等项目年内投产达效,力争盘活德润食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持续提高为农助农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契丹牧耕”公用品牌标识管理和使用机制,新增“三品一标”和“名优特”产品50个以上,力争加入“蒙”字标农畜产品品牌舰队。持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控,推行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联动机制,集中免疫期间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规模养殖场产地检疫率均达100%。继续强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机械深松深翻整地18万亩,培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个,争创市级示范社4个。不断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完善人影基础设施,切实提升增雨防雹作业保障能力。

(六)突出文化旅游、彰显特色,开创三产发展新局面。坚持深挖潜力、做优品牌,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新支撑。

——聚力创建精品景区。以承办全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持续优化契丹辽文化体验游王牌景区精品线路。全面完成辽上京遗址皇城围封、皇城遗址标识展示和辽上京遗址带状公园建设,开工建设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设施、辽上京遗址数字化复原、辽祖陵祖州游客接待中心、宗喀巴寺二期等工程,同步开展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辽祖陵祖州道路及安防工程,谋划实施蒙元文化特色文旅小镇等项目。积极推动召庙核心景区投入运营,全面启动辽文化产业园和辽上京博物馆3A级、七锅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全力打造文旅品牌。倾力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辽文化内涵外延,高质量办好中国契丹辽文化节、辽上京冰雪文化旅游节、召庙传统庙会活动,突出品牌带动效应。全方位应用考古发掘成果,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学术论坛活动,扩大对内对外宣传范围。完善优化《契丹王朝》剧目演艺内容,推进辽上京博物馆数字化服务提档升级,大力培育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积极丰富旅游业态,聚力打造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服务枢纽,全年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9%和26以上。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高标准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