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百姓生活 > 正文

内蒙古电网“西电东送”的创新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18/12/29 14:29:23 浏览:566

来源时间为:2018-12-27

1993年伴随着“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能源战略的实施,自治区“西电东送”事业拉开帷幕,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随之成立,代理维护丰沙线及丰镇电厂升压站,内蒙古超高压事业在“半站一线”的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80年代至90年代的北京迎来了用电最紧张的时期,虽然北京将很多工厂搬离市区,但电冰箱等电器进入居民家后,民用电水平连年上涨。1986年出现了最为严重的缺电,日均缺电50万千瓦。在内蒙古做电力工程的李晓天是一个地地道道北京人,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对当年北京“拉闸限电”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他家当时居住在永定门附近的胡同里,九十年代初,北京开始盛行“空调风”,家家户户开始安装空调,但是频繁的拉闸限电却使得大家“买得起空调,交得起电费,却享受不起清凉”。“到了晚上,停了电我们就只能点着蜡烛写作业,而胡同口街坊们调侃停电已经成为了永恒的话题。”李晓天回忆道。

时至1993年,北京市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了“联合办电”和“向首都供电”两个协议,国务院提出“解决首都北京缺电主要靠内蒙古”的提议并实施95·11工程,这项工程的第一个阶段目标便是到了1995年11月,北京不再拉闸限电。

1993年1月500千伏丰沙线开工,起于丰镇电厂止于河北省沙岭子发电厂,线路全长177.51千米,当年12月竣工投运。当月,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成立,代维护丰沙线在内蒙古境内的98.114千米。作为当时内蒙古向北京供电的唯一一条单回线路,在全局职工的努力下丰沙线在华北乃至国家电网创下了500千伏单回线路连续7年安全运行的奇迹。到1995年底,内蒙古东送电量达到了80万千瓦,首都北京每5只灯泡里有一只是内蒙古电力点亮的,1995年12月后,北京“拉闸限电”成为历史,成为了北京市民永远尘封的记忆。

二十五年间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完成了27座500千伏变电站,近7000公里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任务,正阔步向“四横五纵”主网结构迈进。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直升机航检、无人机巡检、变电站远程防误监视检修支持应急指挥系统、变压器、断路器检修移动工作舱等科技项目得以应用,超高压输变电设备悬挂异物的非接触清除装置更是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内蒙古电网“西电东送”25周年,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目前内蒙古超高压供电东送电量由起成立之初的22.25亿千瓦时,到2017年底实现264.11亿千万时,25年间增长近12倍。内蒙古电网500千伏主网也向着科技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在“全新责任蒙电”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继续着力优化网架结构,全面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汇集风电、光伏电、火电、抽水蓄能清洁电源需求,为服务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北京及华北地区电力能源需求、服务保障民生重点工程作出积极贡献。(王慧)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