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资讯杂谈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包头市2020年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5/30 11:02:23 浏览:2715

商引资的引领者,主动为项目落地牵线搭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对接,整合要素助推重点产业纵向成链。“群长”重点围绕七大产业集群谋划推进融合,当好企地融合的“火车头”,主动与民营企业共建共享技术、人才、设备、市场等各类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集中资源助推重点产业横向成群。加快推动校地融合,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共享科研中试平台,积极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双向流动。支持高校与企业、地方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引进共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导高校积极参与地方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和公共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市直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平台公司转型,改组2户投资运营公司,重组8户企业集团,构建“2 8 N”国资监管新格局,做实做大国有资产。持续做好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基本实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创新园区发展机制,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建立健全资源调配、利益分配和综合效益评价等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好市区两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支持旗县区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深化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商标,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包头品牌。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既有产业政策评估优化,加大精准落实力度,努力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动态调整权责事项清单,加大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改革力度,整顿规范中介服务。深入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设立时间压缩在1天之内。深化“一窗综合受理”改革,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推动项目审批再提速。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 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避免多头重复执法、杜绝简单粗暴执法、防止随意任性执法。最大限度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大厅进驻、向线上迁移、向基层下沉,全力打通政务服务增速提效“最后一公里”,确保营商环境有大的提升。

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开工建设蒙古矿山一体化项目和援蒙棚改项目,加快推动满都拉口岸跨境铁路公路建设和铁路口岸申报进程,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口肉类指定场所投入运营,构建口岸 园区 产业链新格局。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支持优势产品扩大出口,不断加强对外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全面加强沿黄经济带建设和沿黄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创建,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动城市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形成全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指引和刚性管控。实施202.9亿元的111个城建项目,启动主城区“三横四纵三连”快速路网规划,推动重要节点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工业路、站前路等项目建设,新建、续建停车场4处,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加大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积水点治理力度,扎实推进中小型城市绿地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管道直饮水覆盖人口6万人。改造老旧小区48个,推动既有住宅电梯改造试点建设。持续化解房屋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物业管理提档升级项目150个,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强化对私搭乱建等管控力度,大力开展110国道两侧街景整治和铁路沿线环境治理,积极推进生活、建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包头大数据运营指挥中心建设,推进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加速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目标迈进,建设智慧城市。

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高标准推进新都市区建设,实施道路、管廊、绿化等33个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新都市区第一小学、包医国际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和包头万科冰雪馆、富力凯悦酒店等生活服务项目及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进一步丰富业态、完善功能,推动构建新的城市中心。加快北梁腾空区建设,基本形成支撑发展的路网框架,实现包一中新校区、景开中学一期、公园路小学富力校区投入使用。支持外五旗县区因地制宜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小镇,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加快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山南地区不再新建高环境风险项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抓好农牧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稳产保供,新建13个种植业标准化基地,新增28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20个肉牛、50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一批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力争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推动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农牧业园区和食品加工园区服务功能,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广优质品种100个、实用技术50项。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培育休闲农牧业示范基地10个,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健全完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综合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完成重点流域44个建制村综合整治任务,确保90以上的嘎查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以上。

(五)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守好高质量发展亮丽底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打造全域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50万亩,推进重要节点绿化改造和大青山南坡绿色廊道建设,治理矿山15处,建成大青山南坡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对达茂旗草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禁牧休牧条例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完成草原环境问题整改。加强沿黄生态保护,推动实施昭君岛、南海湖、敕勒川湿地等保护与恢复,完成南海湿地修复保护项目,改良利用盐碱地10万亩,全力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投资23.8亿元实施49项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包钢超低排放改造进度。加强工业窑炉综合治理,完成516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和禁燃区内64个村6.8万户1117万平方米原煤散烧治理任务。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管控,加快推动“公转铁”运煤项目建设,禁燃禁放各类烟花爆竹,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完成自治区下达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投资31.7亿元实施15项治理工程,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完成二道沙河生态治理等工程。启动实施总投资17.7亿元的污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等新建改造工程,加强中水回用、园区企业污水循环利用和排水管网源头管控。完成所有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和“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等整治任务,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不低于5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严控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动一机、北重等大企业建设正规渣场。优化危废中心运营管理,保证危险废物全部安全处置。持续缩减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动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扎实推动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15个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引进环保产业,推进冶金渣、尾矿综合利用等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包钢集团建设“无废园区”。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六)做细做实民生工作,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共享水平。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举措和“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和新识别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设立扶贫救助资金,建立边缘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全面落实《克服疫情影响、促进贫困户增收防返贫十项措施》,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做实产业扶贫项目,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创新“智志双扶”举措,不断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全力推动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全面摸底排查整改,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

大力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深入落实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训劳动者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以上。制定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意见》的办法,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保障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治欠保支工作,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启动民政福利园区二期工程,推动实施第五批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推行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政策。

切实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办园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比例达到50以上。深化城乡结对共建和集团化、联盟制办学体制改革,更多地把义务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施办学条件改善计划,逐步更新普通高中实验设备。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理顺职教园区运行机制。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校长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待遇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坚持把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加快实施市儿童医院、第八医院项目,对疫情期间承担治疗任务的一附院、二附院、第三医院进行升级改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三医联动”,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医共体建设,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癌症等重大疾病用药纳入医保政策,努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和医保政策更多惠及患者。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疾控能力建设,全力做好鼠疫防控工作,坚守不发生人间感染的底线。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包头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竞走锦标赛等大型品牌赛事,逐步免费、低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努力让运动成为全市人民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丰富文化内涵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精神引领,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广泛宣传独特的包头文化,围绕各类要素打造一批文化品牌,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竞争力。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统筹安排好第三十五届鹿城文化艺术节、基层惠民演出和芭蕾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精品剧目巡演。加强乌兰牧骑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完成五当召、美岱召文物保护工程,争取将我市长城遗址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心关爱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大力弘扬抗疫英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激励全市人民致敬英雄、争当英雄,汇聚共建美丽包头的强大正能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着力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