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1/6/5 13:38:46 浏览:399

也许你对内蒙古的印象仅止于无垠草原、广袤沙漠、成群的牛羊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安达”,那么下次来到内蒙古,别再止步于欣赏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有兴趣耐心探访与观察,会发现北疆暗藏着数不尽的“无形宝藏”——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即一人利用嗓音的低音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与低音持续声部形成两个以上声部的和声。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和新疆,从13世纪一直传唱至今。这种唱法能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与伦比的声音效果。

蒙古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琴声悠扬,意韵悠远。

那达慕

“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现在各盟市还会不定期举办那达慕活动。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蒙古族的马具制作技术精良、用料考究、装饰华丽、使用舒适,与其它民族和地区的马鞍具相比更具特色。鞍桥是用科尔沁沙地百年以上树龄的干柳木或榆木的根结部分制成,美观耐用。马笼头、马鞭、褡裢、车马具等是用鬃毛、皮革、帆布以及玉石、金属等制作。是集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刺绣工艺及皮件编织等独特工艺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手工艺。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生活器具制造技术,起源于汉代,在蒙古族长期战争、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传统服饰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以红、绿绸缎做腰带。

蒙古族刺绣

国内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色彩鲜明,饱满充实。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人们以此表达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也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已经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俗。这种婚礼一般要持续两天,流程分为哈达定亲、佩弓娶亲、挡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分发出嫁、圣火洗礼、跪拜公婆等环节,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

牛羊肉烹饪技艺

蒙古族肉食品之一是烤全羊。这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颇受清廷青睐并称“诈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发诗兴,作诗赞美此宴。“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

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胜枚举,内蒙古的“无形宝藏”等你来探秘。

......................

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