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下设单位 > 正文

高效仲裁温暖服务

发布日期:2016/9/20 17:20:09 浏览:685

内蒙古市劳动局,高效仲裁温暖服务 高效服务、温暖服务、劳动仲裁、高效课堂。

自2014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正式组建以来,该院已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188件,约占全区案件量的1/5,仅处理农民工讨薪案件已达4751件,结案率均达95以上,调解成功率达71,为当事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4亿元。

真情服务暖人心

走进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来访接待室,咨询服务、争议调解、案件受理、文书送达和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齐全,桌椅、电脑、电子监控、接待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业务范围、服务制度、办事流程等相关信息清晰地公示张贴在墙上。

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是由一群富有朝气、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年轻人组成。全院工作人员7名,民生志愿者2名,平均年龄33周岁,全部为法学专业毕业的专职仲裁员。

在日常接待中,他们将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真诚传递给每位来访者,用“一张笑脸迎人,一声问候暖人,一把椅子让人,一颗诚心待人,一句再见送人”,拉近了与来访者的心灵距离,加深了来访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感。同时,仲裁院为了减少当事人来回奔波的麻烦,还推出“一次性送达”“一步到庭”等仲裁便民服务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多种便捷服务。

建院至今,窗口共接待来访咨询人员数万人次,接听咨询电话不计其数,一站式便捷服务受到当事人的高度赞誉。

“阳光仲裁”树品牌

建立仲裁的公信力,光凭几句问候远远不够,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行为。为此,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建后,立即着手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十二项仲裁院内部规章,从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强调解仲裁工作,打造出“阳光仲裁”的品牌。

“谢谢你们,帮我讨要回了两万多元的劳动报酬。”下肢残疾,只能双手扶地走路的申请人张生握着仲裁员的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是热泪盈眶。这是2015年末的一天,张生艰难地来到接待室,反映其在通辽市某食品有限公司上班时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为此院里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为减少张生的奔波,仲裁员几次背着他下楼,并将相关文书送上门。经过仲裁员与双方当事人的充分沟通,最终双方消除了误会,做到案结事了。

在工作中,为了方便农民工、女职工、伤残病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维权,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窗口开辟了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在坚持“快立、快审、快调、快结”的原则下,对涉及困难群体的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办理、简化办案程序,最大限度、最短时间地切实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同时,针对农民工等群体往往掌握的法律知识不够全面,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些情况,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立了“首问导诉”制度,由最先接待当事人的仲裁员负责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仲裁的有关注意事项和需要补充的具体材料,并指导申请人书写仲裁申请书,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此外,通辽市人社局与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衔接机制的文件,建立了劳动保障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在服务窗口设立劳动人事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拓宽了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渠道。

提升素质树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服务员”、劳动人事争议的调解员、案件处理的仲裁员,必须要具备全面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

为全面提升仲裁队伍的综合素养,通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三坚持”促进仲裁队伍的长足发展:

坚持每周一理论学习,积极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着重培养法律知识运用、争议处理、应急处置和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综合服务能力。

坚持每月疑难案件研讨,仲裁服务和办案实际相结合,每月通过指定一名仲裁员对疑难案件进行讲解和分析,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展开研讨和交流,不断增强疑难案件处理能力,提升决策水平。

坚持每季度经典案例评析,每季度对全市报送的经典案例开展讨论学习,就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政策性文件的理解与适用方面进行评析,切实提高办案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院工作人员已经成长为劳动人事争议的行家里手。(张红霞王莹波)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