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1-27
“平常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到派出所办理业务,多亏警察同志们能够到小区上门服务,真是帮了我大忙,太感谢了!”11月15日,提起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丁香派出所民警进小区开展服务,居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移动警务室”进社区。
为进一步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丁香派出所发挥新型移动警务设备优势,实现“移动警务室”进社区,打造真正的“家门口派出所”。前不久,丁香派出所民警走进锦绣园小区,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为群众提供上门办理居住证、开具无犯罪证明等业务和相关咨询服务,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神经末梢,也是强化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更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按照“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深耕基层社会治理,让警务前移一步,大力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身边警务,以科技赋能提升战斗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首府公安力量。
警务前移服务群众更进一步
“王叔,吃了没,来尝尝我带来的橘子,可甜呢”“李婶,叔叔的工作找到没?有啥需要您说话……”11月4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中山东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栾仪与辖区群众们开始了一场热闹的“警民板凳会”,老熟人、老邻居们与民警围坐一起,大家唠家常、聊安全、话反诈……通过“零距离”交流,民警进一步了解群众的烦心事,“心贴心”解决实际问题。
“板凳交流会”拉近警民距离。
中山东路地处老旧城区,辖区中老年人和来呼务工人员居多。他们白天大多不在家,民警想要入户了解情况,常常面临“进不了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的困境。后来民警们发现,辖区大多数群众闲暇时会聚集在小区的凉亭或广场聊天,于是社区民警便带着挎包和板凳,主动加入群众的聊天圈。久而久之,这样的“唠家常”方式就成了一种常态。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坚持“重心下沉,警力前置”,在“派出所主防”工作理念的引导下,在警务实践中探索出“板凳警务”“社区警校”等基层治理新思路,真正做到将警力放到群众身边、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把问题解决在群众身边。
“民警宣传的内容都很实用,这样的活动应该经常开展。”诚信数码广场的商户王先生是社区警校的“常客”,他对课程内容赞不绝口,还特意带上5岁的儿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
“从小广场上非正式的“警民板凳会”,到社区活动室精心布置、定期开讲的“社区警校”,派出所将法治宣讲、民情互动、法律服务带入社区课堂,不定期邀请反诈、禁毒、反恐怖和特巡警等各警种民警轮流为居民授课,打造了“社区警校”平台,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中山东路派出所教导员王佳说。
科技赋能警务插上智慧翅膀
“警官,我的笔记本电脑遗忘在共享单车上了,里面有我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这可怎么办啊?”日前,辖区张先生来到土默特左旗公安局金海派出所报警求助,民警一边安慰张先生,一边向旗局智侦中心寻求帮忙,通过查看沿线视频发现张先生电脑包被一名陌生男子捡走,经分析研判,最终民警成功联系到捡包男子,帮助张先生找回了丢失的笔记本电脑。全部过程不到一个小时。
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
“借助大数据的支撑,我们当前拥有更强大的能力,能够以更快速、更高效的方式解决民众的迫切需求和困难。土默特左旗公安局金海派出所所长李昆认为,这种改变展示了主防应有的高水平。大数据的应用不仅为基层民警减轻了负担,还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向科技要警力,向先进装备要战斗力。全市公安派出所聚焦科技兴警,围绕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积极探索专业 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在社会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日前位于玉泉区某商场南侧的库房遭遇盗窃。嫌疑人采取撬门的方式进入,盗取了库房内的财物。玉泉区公安分局大南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侦查。民警们通过调取监控视频,发现了一名可疑男子的身影。然而,由于视频画面不够清晰,一直无法确定该男子的身份。
大南街派出所充分发挥“两队一室”“最强大脑”作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利用研判信息成功锁定了该男子的身份并确认了其住所,成功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全部过程用时不到五个小时。
大南街派出所两队一室“综合指挥室”
“通过综合指挥室的一张大屏幕,就可以实时观察到辖区治安情况。综合指挥室就是派出所的“最强大脑”,由所长统筹负责,配置专职民警、辅警,不仅具有直接面向实战扁平化指挥调度、数据情报研判、视频巡侦、执法监督等功能,而且还是“两队”信息、线索交汇互通的中枢和桥梁。在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治安驾驭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南街派出所所长李雨泽说道。
在警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警务工作质效持续提升的同时,全市公安派出所还通过提高警用装备科技化水平,为基层民警提供高质高效、安全有力的实战支撑。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为全市派出所一线民警配备5G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提升信息采集和即时传输能力,改变了以往“在外记笔记、回所录系统”的工作方式,为预防发案、侦查破案提供基础数据,有效提升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对社会治安大局的掌控力与管理水平。
多元解纷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谢谢你们,要不是派出所及时介入,我们可能还需长时间等待才能拿到应得的报酬。”在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农民工向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伍什家派出所民警表达了感谢。
近日,伍什家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紧急派警通知,一名农民工报警称包括他本人在内,共计70多人的工资被项目方拖欠已久,寻求警方援助。接警后,民警迅速与项目方负责人取得联系,深入调查项目的资金流向,工资发放流程以及欠薪问题,并与农民工代表耐心沟通,详细记录工资拖欠情况。
为了尽快解决欠薪问题,伍什家派出所组织了一场沟通协调会,一方面督促项目方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指导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协商过程中,民警密切关注双方情绪,及时介入防止矛盾升级。最终双方达成共识,项目方承诺将按照协议内容足额支付所欠工资。两天后,所有被拖欠的工资悉数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化解风险,贵在早发现、早处置。近年来,全市公安派出所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
“穿上‘义警’马甲,意味着我们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海亮商圈义警王安桐感慨道。“我们当了义警,就要给这个身份增光,为社区群众负责。”
义警进行入户走访
“义警”是什么?“作为商圈里最忙的派出所,但是警力有限,有很多矛盾纠纷没法及时解决。”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回民区分局中山西路派出所所长闻博介绍道,为了应对社区警力有限、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的挑战,中山西路派出所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出一支强大的义警队伍。
“义警”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协助民警全面落实管控措施,逐一上门走访,全面掌握情况,帮助排忧解难,严防发生“民转刑”、“刑转命”个人极端暴力案等事件。
“义警们真的帮了我们大忙,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小问题。”
“现在邻里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生活也更加顺心。”
居民们的这些话,正是对派出所“义警”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自“义警队伍”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积极配合民警,用心用情参与治安防范、安全教育、纠纷调解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社区的安宁与和谐。他们不仅是民警的得力助手,更是居民们的贴心朋友。
民警 义警进行入户走访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全市公安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依靠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如今,越来越多干部职工、保安员、教师、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出租车司机、网格员和志愿者加入了社会群防群治队伍,汇聚起平安建设的强大力量。
平安底色,事关幸福成色。全市公安机关不断深化“主防”理念、落实“主防”责任,进一步增强派出所实力、激发活力、提升战斗力,切实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不断上升。文字/王鑫
线索征集:内蒙古晨报现面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新闻线索,热烈欢迎大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8047123456,您身边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