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网 > 资讯杂谈 > 正文

德邦密码:用经典对抗乱世

发布日期:2016/7/12 6:02:44 浏览:2341

在草莽英雄众多的物流圈,德邦是一家真正把管理能力当作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但是面对诸多新的挑战,德邦也面临着自我迭代与升级,崇尚以人为本的崔维星能带领德邦再上一个台阶吗?

在德邦上海总部的大院里,有一个喜士多便利店,这家便利店的面积不大,商品陈列与普通便利店无异。不过,今年临近五一的时候,这家便利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示显示:根据德邦公司的要求,从即日起每天早8点-9点间,本店将不再出售早餐类产品。在任何一家便利店,早餐午餐都是最重要的毛利贡献来源,不过现在这家喜士多只能暂时忍痛割爱,损失一个小时的早餐流水了。

据说,这一命令来自崔维星本人,这位德邦物流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一向以管理严格著称。这种严格的痕迹在德邦总部随处可见,一位德邦员工提示我说,正对大楼入口的那一排停车位,停的是一水儿的黑色轿车,而与之成90度角的停车位,停的是一水儿的白色轿车,这不是巧合,而是要求。当然,对于这样一家看重管理的物流公司,迟到和自由散漫是最不能容忍的。不守时间还算什么物流公司?据说,凡是8点以后进入公司的员工,不仅算作迟到,还要全公司通报批评。迟到了还敢去便利店吃早点?这显然是更加不能允许的。这也是便利店那张告示的由来。

在中国商业界,管理严格乃至信奉军事化管理的公司不在少数。但德邦并非与他们同列。崔维星说过,管理就是一切的核心。他也承认自己的主要时间都用来研究如何改善管理了,至于业务层面的事情,交给各个业务板块去研究。2013年,有自媒体曝出德邦高管离职的消息,在任何公司副总裁一级的高管离职都算大事。但事后人们发现,有高管离职的德邦照常运转,而且不仅是高管,中层、基层员工每年都有不少人被同行挖角,但德邦的人才梯队就像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最终,那个爆料没有打击到德邦,反而客观上引发了人们对德邦人力体系研究的兴趣,“物流业的黄埔军校”的美誉不胫而走。

经典内蒙古

一般而言,人才梯队的丰富是一个公司管理能力和公司文化的外化果实。这至少说明了这家公司的管理“是很有章法的”。但是崔维星的章法从哪里来呢?如果现在问他这个问题,他会和你讲华为,和你讲德邦如何利用咨询公司。但是任何一个真正伟大的公司,都是很难照搬和模仿的,学华为的人也不少,学到精髓的恐怕不多。至于咨询公司,在商业界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借力成功者有之,消化不良损失惨重者有之。这些都不是德邦管理能力的真正源泉。

真正的源头,当然应该是崔维星自己。这两年,外界对于德邦的关注逐渐升温,崔维星本人的讲话,也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这种状况有时会让习惯低调的崔维星不安。毕竟,他也知道,革命远未成功,德邦还需努力,在物流圈,在中国商界,在世界上,德邦还远没有华为的领袖级企业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崔维星似乎又在暗自欣喜,崔式管理的精髓,外界还连门儿都没有摸到。“写的很多,但都不深刻。”

说这话时,崔维星就坐在我们面前,接受《运联商业评论》的独家专访,畅谈他这一阶段的思考与展望。时间是2016年4月19日深夜,彼时他刚刚参加完福佑卡车的活动返回酒店。崔知道笔者曾经撰文将他的德邦与海底捞相比,对于这种相提并论,崔并不感觉有多荣耀,这家在当下中国商业界有着极高美誉度和符号价值的企业,“我曾经建议黄铁鹰写德邦。”他对《运联商业评论》说。

时至今日,从当年广东的一家小小的货代公司,今日德邦已经发展成为有员工9万多人的大型企业,年收入超过百亿,其蓝黄两色的德邦LOGO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物流品牌。这些都是虽然低调但是骨子里自傲的崔维星值得自豪的。

经典内蒙古

德邦模式的价值所在何处?第一,在中国物流特别是货运行业,草莽英雄多,能吃苦有闯劲,但恰恰章法不足。面对外部市场缺乏战略思维,对内管理过于粗放,而德邦同样出身草莽,却把精细化管理视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当下中国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为显学。人人都言必称互联网,谈颠覆谈创新,却往往舍本逐末,甚至罔顾商业规律行事,而一些投资人也往往头脑一热,拿大把真金白银当炮灰。而德邦的企业文化,不吹嘘,不猎奇,讲奋斗精神,讲实实在在的服务好客户。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反而在当下是非主流的。

在最近一次讲话中,崔维星提到,按照德邦现在的发展速度,坚持十年,德邦就可以和国际四大快递之一的UPS持平,达到800亿美金的规模。这个看似宏伟的目标,也是崔维星精确计算得来的。十年后还很遥远,但是崔维星的基本方法论正在趋于成熟,此时的德邦就像一颗精确制导导弹,正在按照编好的程序飞向远方。而未来的德邦无论命中还是脱靶,原点都在今天。值得研究。

人即一切

去年,德邦的IPO计划因时间不凑巧被搁置,很多人关心后续的进展。但是崔维星却对《运联商业评论》说自己并不关心,“上市的事不是太懂,上市首先我感觉要有信心,要排队,我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是个长跑,我相信总的来讲是好事,但是早晚不见得那么重要。我就这么个观点了。”那他整天在想什么?他的回答是:“关心什么事?总的来讲,是战略,人力资源,IT这些。”

近年来,去德邦挖人,在物流圈已经蔚然成风。自己的人不断被被人挖角(包括创业潮的兴起也吸引了一部分德邦员工离开),虽然德邦表现的很不在乎,崔维星在有高管跳槽去天地华宇后甚至还说,“感谢天地华宇为德邦优化人才结构做出的贡献”,但这也着实考验着德邦的造血功能。崔维星也说,“别人要挖我们的人,我们的人怎么样接上,每个岗位怎么样准备?”这些事都是让他费心思的。

比失血更需要认真面对的是,自2010年以来,德邦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每年开始以60的速度发展,这种增速不仅体现在收入上,也体现在员工规模上。一方面,新进入的员工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能否让德邦的企业文化在新一代人身上延续下去,这是挑战之一。另一方面,德邦的迅速成长,使得之前的优秀人才迅速走上管理岗位成为高管,据统计,德邦一个普通员工成为总监平均需要3.5年,成为副总裁只需要7年(理论上),到2015年初,德邦已经有了14位公司副总裁,80位高级总监。

简单点说,当初一起打天下的有功之臣,该封诸侯的该论功行赏的都已经封王赏地了,然后呢?然后他们的前进动力在哪里?过去20年,德邦维持了60的增长,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德邦所专注的零担货运行业自身的天花板,未来德邦的增速应该在20-40之间。另一方面,崔维星推崇的华为那种“以奋斗者为本”的精神,能否延续下去,能否成为公司的常态?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零担领域,德邦已无对手,这时候,下一座山峰在哪里?

崔维星最近发了一次火,德邦的副总们每天都有早餐会,崔维星一般是周一周三周五参加。某个星期四,崔维星搞了个突然袭击,也来了。结果,“就这么随机一检查,情况让人大跌眼镜,将近一半的副总都迟到了。我参加早餐会的时候,他们基本都很准时;我不参加的时候,为什么会迟到那么多人?为什么我在的时候一个样,我不在的时候,这些人又是另一副面孔?执行力去了哪里,自律去了哪里?至于是哪些副总,今天就会全公司通报下去。”这说明,崔维星的危机感,并非空穴来风。

2016年德邦在全公司推出末位淘汰制。崔维星表示,德邦物流将以业绩为基础开展个人绩效评价,末位淘汰可以鼓励员工围绕业务开展工作,形成良性循环,集中全公司的力量努力提升收益。这招又是学的华为。一位德邦人力资源制度推进项目组高级总监说,这次末位淘汰的核心是,调整干部结构,让好人拿到钱,差人清除出队伍。此外,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真正能做到华为一直讲的一句话,叫做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你一棒子干死就真是干死了,这人不是什么高水平的人,只有反复打,打不死,打死的还能起来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牛人。”

他还指出,制度实施的结果显示,淘汰的人心底还是比较服气的,的确是因为自己的业绩没做好,水平不行下去的,不存在人事上的打压这种问题,“德邦看指标,看KPI。你业绩干得不好才淘汰你,你业绩好你就是王道。”

末位淘汰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项常见的制度,在德邦也不能说是第一次出现,只是这一次,难免引起争议。外界甚至认为,这是德邦在变相“裁员”。但是崔维星提供给《运联商业评论》的一组数字,会让你大跌眼镜。“去年管理层的离职率是1.7。今年离职率是1.07。降了很多。”崔维星披露说。

实行末位淘汰制,离职率没有升反而下降,这甚至出乎崔维星自己的意料。他由此感叹,人力资源可研究的东西太多了,就一个末位淘汰,谁敢说自己研究清楚了?他说他自己不过是“刚刚入门”。

对于离职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崔维星很快找到了答案,“以前的命运是领导决定的,领导看我顺眼,我就提拔了,领导看我不顺眼我也没机会了。领导看着不顺眼了,我赶快走人,找别的工作。现在不需要看领导,我的前途我决定。我的数据好,我的钱就多。我的数据好,我就(有)培训,提拔的机会就多,我的命运我决定,不需要领导决定,我要不要在这个公司干。通过推广淘汰,终于离职率低了。未来怎么样我还不知道,现在是这种情况,所以又说回来了,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淘汰。肯定都会觉得离职率高。”

感觉自己刚刚摸到门的崔维星显然更有信心了,他还决心要继续搞大动作,“第一年高层还没有淘汰,副总这一层还没有淘汰,今年也准备搞。副总怎么搞法,这个问题也挺复杂的,一个副总明天不见人了。”前文中的德邦人力高级总监也说,以后德邦会把淘汰做成“系统性的工程”。

重拾狼性

都说乱世才用重典,德邦这几年发展还算平稳,为何崔维星要对过去运转正常的干部队伍下此重手?这还要从德邦的人才结构说起。

对于德邦的人才结构与企业文化,最经典的一个概括:草根与应届生共治天下。

公允地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崔维星最初一起闯荡物流江湖的创业元老们,与每年从大学招聘来的大学生们,并不天然是一个阶层。过去20年,德邦靠一套特有的文化培训体系,很好的解决了二元文化的问题。将他们捏合成中国物流江湖最具有辨识度的一个群体:德邦人。

经典内蒙古

什么是德邦人,执行力强肯定是标志之一。一位德邦战略策划部高级总监说,只要德邦从上往下推的事,没有推不下去的。另有个笑话是,什么是德邦人,当德邦的老板说开枪打一个地方,话音刚落,枪声肯定四起,包括很多人还没瞄准,也先开枪了。

有人会说这就是狼性文化,德邦人理解的狼性的实质是:对于机会嗅觉好;能咬住不松口;团结协作。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凶狠。“德邦动作并不快,但是一旦看准一件事,一定要做成。”

江山就是这样打下的,但是崔维星嗅到了狼群退化的危险。现在,崔维星需要让某些养尊处优的老狼们,重拾狼性。

不能说德邦的内部竞争不激烈。曾有德邦的高管开玩笑说,你看我很风光,但是我后面有至少20个人盯着我的位置,你说我压力大不大。而且,这20个人盯位置不是因为“公司政治”,而是公司制度所鼓励和支撑的,属于“干部储备”。

德邦公司有着清晰的等级与晋升机制。一个新人来到德邦,面对的就是像游戏打怪一样的通关任务(上升通道),只要你有能力,你的领导认可,你就能迅速提升,这就是德邦过去迅速发展的人才基础。这套体系的核心之一,其实是结合中国国情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有大棒的一面,德邦早年有过这样的例子,有的理货员直接把货偷走了,人也跑了。德邦的人就跑到这个理货员的家乡,到村镇的入口,直接贴上大字报,让他的乡里乡亲都知道他偷了东西。然后还会在

[1] [2] [3]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